Aug 28, 2014

美国梦,继续追~

这两个星期弗格森(Ferguson)在美国很红,但此弗格森不是红魔曼联的弗格森!

一位18岁黑人遭白人警察开枪击毙,而且还连射6枪。小镇居民愤怒的情绪可想而知,居民和警察对峙,引发大规模示威与暴力冲突。事情越演越激烈,因惧怕引起更大的暴乱,州长宣布戒严,连联邦政府卫队(National Guard)都被逼上阵维持小镇秩序,企图平复民心。

全部相片来自网络


弗格森(Ferguson)是美国密苏里州:

  • 一个拥有超过70% 黑人居民却只有 5%的 黑人警察的小镇
  • 小镇北部黑人占大多数,平均屋价80千,每20人中有1位大学毕业生;
  • 小镇南部是白人区,平均屋价300千,20人中有14位大学毕业生

本来是件枪杀个案(一宗在百分之一秒中做出的生死决定),却因为死者与杀人者的种族背景身份而演变为种族冲突。如果只是单纯的白人杀白人或黑人打黑人,我想,大家见惯不惯,此种族暴乱不会发生。

双方各有各说法,各有各的支持者!

黑人的立场:我们被歧视欺压太久,是你们把我们带来“驯养”当奴隶,你们有责任照顾我们。

白人的角度:你们一直被施予机会与优惠,为什么就不能自爱进步?我们还要照顾你们多久?

黑人白人,你们我们,主与仆,受害者与压迫者。。。300年的历史恩怨,其复杂性使得局外人无法断定谁是谁非,也凸显了美国种族关系的脆弱~

是觉得,此案不应该从种族角度判断。小镇治安不好,严厉执法与纪律是必要的,所以警察一直使用强硬手段,让黑人长期感觉自己受欺负受压迫。手无寸铁的青少年身中 6  枪肯定不寻常;虽然后来证明身高超过6的青少年涉嫌在案发前抢劫,但这并不代表他该死。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不幸的,这也是美国许多城市的缩影。

尽管当今美国人民非常“国际化”:国家趋向多元文化,种族关系却没有变得更好。

尤其落地生根多年的美国黑人,在美国的经济与社会地位更是被远远抛在后头。表面看来,这是黑人长久受到不公平对待之过,更有人说这是美国白人主义长期歧视黑人的后果。

事实是否如此?是政府没尽责任?是种族主义作祟?还是民族没有内省自强自救的能力?

数据显示,
  • 超过90%的黑人枪杀案是自己同胞干的
  • 黑人占美国人口 13%,却有超过50% 美国凶杀案死者是黑人
  • 过半的黑人孩子没能高中毕业
  • 黑人 12%  失业率是白人失业率的两倍
  • 72%  未婚生子的单亲妈妈
这些都是黑人社会问题的根源~

追根究底,除去种族文化背景与性格习性,贫富悬殊始终要负上很大的责任!重新分配经济蛋糕是美国政府当务之急,这是一个人人知道,却有心无力,但又不能逃避的课题。

要知道,美国不缺成功的有色人士,政治人物,州长,市长,甚至堂堂一国之首的黑人总统也无法满足不同阶层人民的需求。

无可否认,自美国独立以来,肤色不再是国民团结与进步的单一障碍,但要说到黑人与白人平等共存?对不起,MLK 的美国梦想还未达成,大家还需努力!







Hands Up, Don't Shoot




Aug 25, 2014

我的巴黎插旗之旅 (2)~走马看花游巴黎

仔细看,巴黎的经典都集中在塞纳河(Seine) 两岸,走起来特别容易
每一座城市一定有一个宝!而巴黎的宝贝,当然是埃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我们的巴黎征途就由他开始~

位于塞纳和的左岸(南部),埃菲尔铁塔(La Tour Eiffel)建于1889年,为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建。钢铁结构的铁塔。高324米,远远望去很有气势(我们也只能如此做),真的有如一座镇城的宝剑,是巴黎地标的不二选!
离家超过40小时后,我们终究立足巴黎! Cheers!
流水悠悠,轻风伴着埃菲尔铁塔,真是赏心悦目
从塞纳河(Seine)的左岸(南部),我们乘坐地铁到右岸(北部)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凯旋门坐落于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正中央,以凯旋门为中心点有12条大道向四面八方开展,像太阳发射出的光芒。


凯旋门四周车水马龙,于是我们跟着人潮走,很快的穿越一条隧道来到凯旋门下~

Aug 21, 2014

拒绝现代化的美国人--- Mennonite& Amish!



Laura from 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No?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反应!还以为自己不小心踏入什么片厂呢。。。

在美国,不只一次碰见这样独特外表的群体:

男性留大胡子穿连身牛仔裤,女性穿松身裙,头后挽一个髻,然后用一个白色或黑色的头巾包着这个髻;朴素的服饰,大人小孩装扮一样,面孔是清一色美国白人模样。

当时的我还在想,这是来自哪个时代的人啊?明明是美国西部拓荒时代的风格嘛~

后来,我开始留意有关 Amish 信徒的新闻。。。 也逐渐对这社群升起好奇心。却一直没机会接触,直到上星期走访洛基山国家公园,居然让我们碰个正。我鼓起勇气问好聊天,原来他们来自 Illinois兄弟与家人一起出游。他说他们是 Mennonite 信徒,不是Amish!

眼前的他们,女生穿简单碎花连身裙,围着围裙,除了头上的一层小白帽,身上再没有任何饰物;男生穿牛仔工人裤(据说方便牧场务农),小女孩们则绑小辫子。肩上背着简单的背包与水瓶,脚上穿着一对拖鞋或陈旧的球鞋,完全没有美国老百姓新潮亮丽的装扮~

他们为人温和友善,言谈间我感觉他们对我们的好奇不比我们对他们的,多是我们问他们答。无论如何,我们一点不介意,还是很开心;憋了许久终于有机会打开话匣子了~

后来,我请他们之中一位替我们拍照,他说不好意思,他不懂得操作相机。

真有意思的邂逅!
大人和孩子都很亲密互动,但很安静,就牵着孩子的手或抱着孩子走山
不单止我们好奇,既连美国人也对他们行注目礼。也许,他们早已经习惯这样的眼光
知道他们抗拒拍照,很多时候只拍到背影
在美国, Amish (阿米绪)比 Mennonite(门诺会)信徒更加“出名”。

我知道一些美国旅行团包括参观 Amish (阿米绪)社区的行程;同时我也听闻既然开放给旅客参观,那就不是“纯正”Amish 社区!

Mennonite /Amish 信徒,依然与几百年前由欧洲迁居的祖先一样,他们保守,拒绝改变,停留在最简朴的生活作业。

他们有自己的社区、家庭、学校、教堂、甚至有自己的大学。他们排斥一切物质文明,所以没有电视机或其他休闲电器,也抗拒高科技用具,如电脑手机,交通工具是小马车(当然有一些不介意以小轿车代步)。他们用马耕田;拥有很好的木雕工艺,女人则家庭手工艺出色,如缝纫、针织、接布。

老实说,在美国这个物质挂帅的社会里,Mennonite 与 Amish 能拒绝世俗诱惑,在传统封闭的圈子里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实属难得。而美国这个无处不用高科技互联网的国家,我想象不到他们怎样过活?(难道~是我退化了?)

Amish/Mennonite 能够我行我素,无拘无束的生活,也说明了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多彩与宽容开放~

Mennonite/Amish 放弃外边精彩的花花世界,坚守自己原始隔绝的生活方式;至于值不值得?落不落伍?这就见仁见智了~

也许,Mennonite/Amish 平淡且没有压力竞争的社会,会是当今提倡返朴归真慢活乐活群体向往的生活?

注:

根据网上资料显示,Mennomite 与 Amish 信仰起源于 16 世纪欧洲基督教改革派,“再洗礼运动”(Anabaptist Movement)

16世纪宗教改革的初期,从瑞士开始,发起了一种「再洗礼教派运动」(Anabaptist movement)。Mennomite 源自对旧教会不满的荷兰神父, Mennon Simons。他们主要不满来自国家对宗教的控制,认为国家政治是腐败教会的源头,因此强烈主张政教分离。主张与现世界分离,遵守圣经基本教义。

他们主要分布在瑞士德国荷兰中欧等地,后来受宗教逼害,在 17 与 18 世纪逃到了美国新大陆,散布在美国各州;Pennsylvania, Ohio, Indiana, Illinois, Michigan等州的偏远农村都有他们群居的踪迹。一百几十年后,再分裂出 Amish 教派,主张与物质文明更大的隔离,所以 Amish 比 Mennonite 更加保守。




今天,大约有170万 Mennonite 信徒分布世界各地;而大约有300千位 Amish (阿米绪)只分布在美国及加拿大。

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以下网址


载自网络一些有关 Mennonite /Amish 的生活照片


现代与古老的对比~
没用电器打干衣物,用最原始的太阳能
取之土地,务农是他们的生活之道
虽然不愿意,马车还需遵守基本的交通安全符号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