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USA - 阿拉斯加.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USA - 阿拉斯加. Show all posts

Jan 20, 2013

2012 World Eskimo-Indian Olympic

[Eskimo Olympic, Alaska]
2-Foot High Kick 女子组冠军

[Eskimo Olympic, Alaska]
格陵兰(Greenland)的男女传统服装有很大的差别

自从有了电视,我没错过观看奥林匹克运动会,但只限于电视转播,从不曾体会现场观看的刺激。

来到阿拉斯加北部的 Fairbanks,我们不止是现场观看奥林匹克运动会,而且还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爱斯基摩/印第安人奥林匹克,够另类了吧?呵呵,弥补了我们更改在 Fairbanks 行程,没有看到 Igloo 圆顶雪屋的遗憾。

一年一度在 Fairbanks 举行的 World Eskimo-Indian Olympic,让来自四面八方的爱斯基摩人团聚,结交新朋友,交换信息和更是提升凝聚力的好机会。参赛者包括远至冰岛,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他们看起来与东方人一个样,皮肤却白皙如雪。这四天里,老少欢聚一堂,真是其乐融融,外人如我们也感觉温馨。

说是奥林匹克运动会,其实不尽然。更像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嘉年华会,或是爱斯基摩人大聚会!除了宣扬奥林匹克精神, 他们多了一项文化传承的使命。要年轻一辈在过程中体会祖先过去面临的生存困境;如何克服严峻气候,最终与环境共存的种种挑战,意义非凡啊!

这对我们来说是陌生又奇怪的运动竞技项目,都与在北极严酷的气候生存技能息息相关,无一不是在展现他们与大自然搏斗时的勇敢与坚韧精神。

就说说我们观看的其中几项传统比赛吧(总共有20种):

1Ear Pull,强调耳朵忍冻忍痛的耐力。双方面对面的坐着,用麻绳缠绕在对方的耳背后,开始以拔河的方式至到麻绳脱落为止。有些参赛这甚至拉到耳朵出血!
Ear Pull [Eskimo Olympic, Alaska]
七情上面

[Eskimo Olympic, Alaska]
妈妈们轻松上阵

2Nalukataq (Blanket Toss) 是春天捕鲸后的庆典活动。类似海象皮制的弹簧床 Trampoline,由人手拉(观众参与),大家齐心协力把参赛者高抛,跳得越高动作越优雅越好!
Blanket Toss [Eskimo Olympic, Alaska]
由海象皮缝制而成的 blanket

Blanket Toss [Eskimo Olympic, Alaska]
被抛得越高越开心?

3Four Man Carry 测试参赛者负载重量的能力,从前阿拉斯加人需要在冰天雪地下赤手空拳抬猎物。
Four Man Carry [Eskimo Olympic, Alaska]
穿红色夹克的格陵兰(Greenland)阿哥有备而来

4Drop The Bomb中的比赛选手在地板上躺下,面朝下,笔直的让其他人抬起身体,身体大约离地一英尺。开始行走至到身体或手臂开始下垂为止,目标是走得最远。
Drop The Bomb [Eskimo Olympic, Alaska]
Drop The Bomb
52-Foot High Kick 双脚同时往上踢一个高高挂着的球。既要双脚同时着地,更需敏捷与平衡的身手。这是古时候爱斯基摩人连跑带跳的通知村里人有关捕到何种猎物的方式。
Two-foot high kick [Eskimo Olympic, Alaska]
难度高的2-Foot High Kick男子组冠军看起来像日本人

看来简单无比的运动,却又出人意表的艰难。主办当局很松散,和印象中大部分的土著相似,乐观,随性,热情。拜我们几千年是一家的7分相似面孔所赐,我们有机会混进参赛者群中近距离观看;我都不信自己有如此运气。。。。。。
Champions [Eskimo Olympic, Alaska]
拉耳朵(ear pull)奥林匹克男女冠军

爱斯基摩人的老辈在社会地位高耸,在比赛过程当中,我们就领教了他们敬老的价值观。 当中包括保留特别的位置于长老,赛会过程中不断有孩子到来分发食物与饮料与长老们,更有长辈热心的把参赛者叫到跟前耳提面命,而参赛者总是毕恭毕敬。

除了运动项目,还有选美比赛,舞蹈文化艺术表演。现场还有示范用茅刺鱼,清理三文鱼比赛等等。多姿多彩的节目,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提醒大家,不忘自己的身份,把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Salmon cutting [Eskimo Olympic, Alaska]
Fish-cutting

[Eskimo Olympic, Alaska]
走天桥的小小模特儿

Representative from Greenland [Eskimo Olympic, Alaska]
格陵兰的刺绣别具一格

[Eskimo Olympic, Alaska]
Athabaskan 小美女,阿拉斯加印第安人

[Eskimo Olympic, Alaska]
投入

忘我 [Eskimo Olympic, Alaska]

Asian Look [Eskimo Olympic, Alaska]
我不说,你也以为是华人吧?

[Eskimo Olympic, Alaska]
爱斯基摩人的靴子,多是海豹 Seal的皮毛

期间,我们见识了印第安人的民族舞蹈,大家随着气势磅礴的鼓声与激昂的嘶喊声扭动身体,老老少少排队一起摇摆身子,我们也在一旁凑热闹!

最后是爱斯基摩美女选美比赛!决赛的5大出炉美后竟然还包括一位可爱至极的小不点。看着穿着美丽皮毛皮帽皮靴的美女们,在密不透风的体育馆里,热的程度可想而知,难怪一直劳烦旁人替她们扇风。要不然,热昏头也!
[Eskimo Olympic, Alaska]
各花入各眼啊~~~

[Eskimo Olympic, Alaska]
看到就已经热昏头的爱斯基摩人传统服装

Elegant [Eskimo Olympic, Alaska]


Pageant show [Eskimo Olympic, Alaska]

World Eskimo-Indian Olympic
奥林匹克运动会,能观看那么一次也甘愿啦!

Jan 14, 2013

爱斯基摩人

Beautiful [Eskimo Olympic, Alaska]
 Isn't she cute?
我们去阿拉斯加其中一件想做的事是看一看北极爱斯基摩人。

我和孩子们对爱斯基摩人的 Igloo 雪屋,捕鲸鱼的民族,满身皮毛,狗拉雪橇,冰洞垂钓充满期待。2012年我们做到了,可惜我们来迟了。很想拍一张 Igloo 雪屋,结果还是失望了。

就如我们到美国最想认识美洲印第安人一样,结果,街上碰到的都是讲美式英语,讲民主人权,听 RAP 跳 HIPHOP,玩美式足球,吃快餐的美利坚合众国民族。。。。。。

一如其他民族,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与印第安人早已被孕育 (同化?)得与白人生活习惯没两样,单从名字已分不出白人黑人土著了。

OK,简单来说,阿拉斯加土著,Alaskas Native 因地理环境与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共分有5大语言文化传统不同的族群,

1)北部 Inupiaq & St Lawrence Island Yupik(俗称爱斯基摩Eskimo
2)西部 Yupik & Cupik
3)中部 Athabaskan
4)南部海岛Aleut & Alutiiq
5)东南部连着加拿大本土的 Eyak,Tlingit, Haida & Tsimshian
CultureMap
而我们所谓的爱斯基摩人是属于北部的(1Inupiaq & St Lawrence Island Yupik 族群。(爱斯基摩人其实是“吃生肉的人”的意思)

他们看起来有点像亚洲人?没错,大约2万年前,阿拉斯加有一段时间与亚洲(西伯利亚)土地连接,为了狩猎皮毛而跨越变浅被冰封的白令海峡,长途跋涉迁移至阿拉斯加安家落户,亚洲人最终成了美洲爱斯基摩人与印第安人的开山鼻祖。多么奇妙的人类关系?看着他们棕色的皮肤,黑色的毛发与扁平的五官,确实是与我们(尤其是蒙古人)有7分相似,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大家地球人还真算一家亲啊!
[Anchorage, Alaksa]
 Native Centre里的导游,William,(1) Inupiaq 爱斯基摩人。黑头发,黄皮肤,小眼睛,扁鼻子!我和 William 像不像?
同一个时候,他们继续迁往更和暖的南部,在动植物更丰富的地方定居,而所谓的红印第安人,就是来自阿拉斯加中部 (3Athabascan 的后裔。而确实是如此,看看Athabaskan 的服饰与印第安人,他们肤色较深,很相似对吗?
Athabaskan dance [Eskimo Olympic, Alaska]
(3)Athabascan ,与印第安人相似
曾经,在这环境恶劣的土地上,强悍的阿拉斯加人需要展示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存活。他们的生活核心是捕鱼与狩猎,鼓励人们只猎取所需,并且物尽其用。他们以肉为食,皮毛做衣物皮筏,油脂则用于照明与烹饪,骨头牙齿则做为武器工具与艺术摆设品。明显的,很久很久以前,他们在与大自然搏斗共存之时,已经拥有尊重不破坏自然生态的崇高智慧。

现代的阿拉斯加土著最常见的职业是教师,雕刻艺术,舞蹈,画家,音乐师,导游,再不,就都在维护土著权益的公司上班。真正实行先辈以捕鲸捕海洋生物维生的爱斯基摩人住在只能靠小型飞机到达的偏远沿海小村落,普通旅客很少到达之地。

我来到阿拉斯加,去不到偏远冰封的边疆,倒是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已经城市化的他们。年轻的阿拉斯加土著游子,与世界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为了更好的生活迁移到城镇工作!
Lost [Fairbanks, Alaska]
年轻人的朝气哪里都一样
Mural [Nenana, Alaska]
在小镇溜达的年轻人,很明显他们的五官和白人不同
我们在 Native Centre 碰见一位带着一群中学生的老师,专门研究土著语言音乐艺术的老师,说着家乡话,吟唱着歌儿,跳着土风舞,投入的为我们介绍他们的传统习俗!

你认为他们维护自身文化也好,为五斗米折腰也罢,当中充满着需多无奈的故事,毕竟他们有段所谓的“发展”过程,一段被隔离兼接受西方文化宗教教育的同化过程;复杂的历史不为我们外人所知。今天,已经没有文字,连根也逐渐消失的他们,自觉维护语言文化的重要,迫切要寻回身份,把先辈的文化价值观延续下去!

我想,求存求变求进步是人类原始本能,重要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得到公平对待与尊重,而最佳结局往往是平衡于传统与进步之间的生活。不是立个Native Centre, 造几间传统房屋展览就能确保文化传承,只有与时并进的文化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啊~~~

谈何容易?但是还是要鼓励!

[Anchorage, Alaksa]
不能忘记的身份和语言
We are all ears [Anchorage, Alaksa]
这是个年轻人主导的世界
[Anchorage, Alaksa]
其中一种传统房屋内部
[Anchorage, Alaksa]
Totem pole,雕在一根原木上。柱子上的图腾代表一个家族的背景与故事,也可以立在屋外为艺术品。只有在阿拉斯加东南部连着加拿大本土地区的雨林拥有高大粗壮的树木,所以Totem Pole 是(5EyakTlingit, Haida & Tsimshian 族群的象征
[Anchorage, Alaksa]
专门研究阿拉斯加土著文化的老师,本身是(3)Athabaskan
[Anchorage, Alaksa]
他们的土风舞,只有站或蹲或坐着,用上半身和双手与头部摇摆的舞姿,没有大幅动作。就算是走动也只是在一尺的范围内,应该是雪屋空间有限之故吧?
[Anchorage, Alaksa]
[Anchorage, Alaksa]
舞蹈员都有一副东方面孔,除了左下角的那位
Beautiful Smile [Eskimo Olympic, Alaska]
好喜欢他们的笑容!
这位带着3位娃儿观看比赛的妈妈,刚在半年前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从南部 (4Aluet 海岛(拥有150位居民的村落)搬迁至城市。我们孩子的年龄相仿,所以特别投缘。刚到城市的孩子有点害羞,讲话很小声。问孩子们喜欢哪里?想念乡下的小朋友,但也喜欢舒适的城市生活!
Blog Photo
这位来自北部 Shishmaref 的(1)爱斯基摩人 Dick WeyiouannaIguntuk),是老师也是雕刻家,他的白人太太是位数学老师。
[Anchorage, Alaksa]
买了这位女雕刻家手中的创作~鲸鱼骨头与海象牙(walrus)雕像。她是Fairbanks 地方工程局的道路工程师。我不是艺术家,却因为她的工程师背景与她惺惺相惜!
[Anchorage, Alaksa]
Anchorage 的街头卖艺人

[Anchorage, Alaksa]
哈哈,这回倒要你们猜一猜,他们是什么人?

Jan 9, 2013

Prince William Sound 与 Kenai Fjords NP 之 潮汐冰川


Grandiose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面对如此开放的空间,享受蓝天白云,享受阳光,享受空气,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惠。对于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切,除了崇敬与感恩外,我们还能做什么?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从山上延绵而下的冰川,就这样被海洋切断生路
Purity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Wide Vista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College Fjords,峡湾里的冰川有着著名学府的名字,Harvard,Yale

由于地理气候的影响,阿拉斯加海岸线布满很多峡湾(fjords)Fjords,听来就像个北欧名字。原来,Fjords正是源自挪威。来自网络的解释:

峽灣乃由冰川形成的地形。峽灣形成是由於冰川侵蝕河谷所致,冰川由高山向下滑時,不僅從河谷流入,還將山壁磨蝕,成為峽谷。當這些接近海岸的峽谷被海水倒灌時,便形成峽灣。

所以,Whittier Seward这两个海港小镇布满美丽的峡湾一点都不稀奇。乘渡轮直驱峡湾,Kenai Fjords National Park  Prince William Sound 近距离探视冰川与沿海生物是阿拉斯加南部海湾最佳活动。

冰川有许多种,之前我们去的 Root Glacier 与 Exit Glacier 都源于高山,止与大陆,所以才有 Mountain Glacier 之称。

直接流入海中的冰川则叫潮汐冰川, Tidewater Glacier,从山上延绵而下,却突然间被海洋切断了生路。唯有从海面上与潮汐冰川Tidewater Glacier 面对面时,才能体会它的巨大宏伟!

随手拈来几个著名的潮汐冰川 Tidewater Glacier: Holgate Glacier, Aialik Glacier, Blackstone Glacier, Surprise Glacier, Cascade Glacier, Barry Glacier

当天一早出海,天空中还弥漫着一层薄雾,仿如仙境。当时还担心什么都见不着,那不是大浪费?后来太阳逐渐升空,薄雾尽散,白蓝色的冰川终于闪耀在阳光下,特别刺眼,也特别美丽!而这些在阿拉斯加放眼即是的景色,在我们眼中却属于世界级的景观,瑰宝一样!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Now you see it
Hiding ..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Now you don't!这就是阿拉斯加!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Contrast...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冰川前的碎浮冰都是冰崩造成的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也许,有距离才美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海上的浮冰,躺着享受阳光的海豹 Harbor Seal


Sunbathing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海獭 Sea Otters 是 Fjords的常客

面对冰壁,我们看着冰壁不断的崩裂坍塌,滑落的冰块在海面激起层层浪花和雾气,紧接着传来山崩地裂的轰隆隆声,冰块坠落所引起的波浪也因此把我们的渡轮震得左右摇摆。当我们目睹大自然发威的那一刻,大家忍不住鼓掌叫好,但大喜赞叹之余也难免失落,脱离冰川母体的冰块,即将融化消失的它,是否代表着我们的未来?

这过程叫冰崩(glacier calving)。由於全球暖化,冰崩发生的頻率比以前激烈,很多冰川已经縮回內陸,不再是潮汐冰川。冰崩是一年36524小時都不斷在進行的,沒有休息的時候。要不是亲眼目睹,孩子们也许对与全球暖化一词也只限于字面上的了解,仿佛离自己还很遥远。在阿拉斯加,我们见证其中全球暖化的后果,和它可能带来的影响!

网上资料显示,世界7大洲都有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世界3份之一人口的食水来源都靠冰川。它也是平衡地球升温的重要角色,冰川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来自网络的 Holgate Glacier Calving 的录像,代表我们观看冰崩的激动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潮汐冰川,一条又一条
Whittier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海水到处有华人
Whittier  from 16th floor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Whittier, 需穿过一条有交通时间表的单向隧道才能到达的宁静海港
Whittier jetty [Prince William Sound, Alaska]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