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16, 2011

再谈邻居,印尼!




Java beauty

印尼离我们很近,它座落在太平洋火山带上,所以有浑然天成的地理环境,再加上岛屿多,结果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极为丰富的生态环境和迴然不同的生活文化。

很不幸的,很多人提起印尼,脑海中总只闪过Kakak,建筑工人。而且负面的印象总是多过正面的,殊不知他们也是逼不得已,离乡背井只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

说真的,有时候走在它的城镇里,感觉上比走在KL还安全。。。。。。

2008年的爪哇岛一游,除了惊叹于大自然观景和丰富的文化,当时我们对大部分地区所展示的生活圆融和宗教和谐感到万分惊讶,一如我们东海岸的吉兰丹和登嘉楼淳朴,简单。

灿烂的文化古迹处处可见,Prambanan, Borobudur婆罗浮屠内处处都是包着头巾在学习和纪录历史的学子。这一切都让人感动莫名!
宗教和种族本来就应该这样相处的嘛!

而这些脸孔,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Java_267-tile

Java_192.-tile


Java_316.1

Bromo at the background

他就像邻家爷爷一样,望着被硫磺烟熏得不像样的农作物望天叹息!

Farm life

我们就在裂开口的 Mt Semeru(爪哇岛最高峰,还是个活火山)山脚下露营。当时每十五分钟就有个小喷发,我们先看到一道笔直向天冲的浓烟,然后慢慢化成轻烟,被风吹得无影无踪。晚上还隐隐约约看到红色的熔岩和听到爆炸声。。。。。。

Java_573.1

一对特别从雅加达飞到 Mt Bromo 拍结婚照的印尼籍华裔夫妇!

Java_453.1

OTS 有一条一模一样的 红色sarong,质地好。我很高兴可以用马来语和他们亲切的交谈。背景是Mt Semeru,山上的一抹云彩就是被风吹散的火山烟

my favourite

兴都教史诗,Ramayana 的舞蹈员

Beauty and The ? -- Ramayana Dancer

不管是兴都教基督教回教或佛教徒,大家都来凭弔婆罗浮屠Borobudur

Harmony -

兴都教在爪哇岛有悠长的历史,Prambanan 是其中一个古迹!

Prambanan - Hindu Candi, Jogja

孩子们在Losman(guest house) Setiakawan 向 Pak Giman 学做 Batik

Batik with the Guru

NG32

上一张是来自好友 MH 的相片,在MtBromo山脚卖花的妇女





Jun 11, 2011

Mt Bromo 的怒吼


Java_132.1

摇望
最前方的是Mt Batok(死火山),中间冒烟的是Mt Bromo(活火山),最远的是爪哇岛最高峰Mt Semeru(活火山)

最近朋友从爪哇岛Mt Bromo 转了一圈回来。他说,五个月前的一场怒吼后,游客少了。

brom

我心目中的Mt Bromo 绝对称得上是世界级生态旅游景点(当然它还是!),披上了一层黑纱,僅有一点黄绿的植物全被火山灰烬掩盖了,脚上踩着黑土地,远远望去灰蒙蒙的一片,有世界末日的萧瑟感,看了凄凉心痛。

好友的照片显示,Mt Bromo 喷烟如昔,在灰黑的背景下,烟看起来更浓!所有的旅客都被逼止步2公里外,并且一切后果自负。
2011年-来自好友MH的相片
NG13
2008年
Java_256.1
2008年,我们还能爬上BROMO火山口的边缘俯视喷烟 ,也有幸造访还有青绿的Savannah草原,当时人们还是以务农为主,旅游业为副业。他们凌晨载客上Peranjakan山顶看日出,然后领着人们骑马游Bromo,下午才回农场工作;非常勤奋的一群!

如今,火山喷出的硫磺使到农作物歉收,旅游业反而成为唯一的维生工具!更大的可能是当地人(Orang Tengger),早已离乡背井到大马找生活!

火山爆发其实是大自然现象,跟人类爱不爱惜地球无关,但地球要递出一个信息:老爷赐给的,也有权收回,我的存在并不是理所当然,请敬爱我!

听朋友说,当地人们已从劣势中迅速反弹,生活一切如常。哈,这就是“人”,备受尊敬之处,总有办法在逆境中突围而出!

2008年,我们还可以在活山口上徘徊
Walking at the crator edge of Mount Bromo
2008年,我从Mt Bromo 拾级而下,那时阶梯是白色的
Looking down from the Bromo peak

View from the Bromo peak (2192 m)
2011年,来自好友MH的相片显示白色的阶梯早已被厚厚的火山灰覆盖。。。。。昔日汹涌的人潮早已不复见
NG33(2)
就是这个洞口,相传有一妖怪,每年的Kasada节日,远至巴里岛的兴都教徒都纷纷到此把鸡,花束,菜和金钱等抛进火山口供养妖怪,希望它不发怒!同时也保佑子民丰衣足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幸的,五个月前妖怪生气了
!
Java_204.1
马,是他最好的朋友
马车夫之恋

走向云海

Java_394.1

Cemoro Lawang 3


More Pics

May 25 - Jun 2, 2008

May 24, 2011

沙漠中的龙门客栈~Bagdad Café 66

DSC_5437他像极了我崇拜的切尔西前主帅,摩林荷!嘿嘿!

他是Bagdad Café 66 (应该是Baghdad?)的主人,沙漠游牧民族Bedouins贝都因人。阿拉伯长袍外罩件皮夹克,像沙漠枭雄,只差少了一只秃鹰停在肩膀上。他举手投足都有一股傲气,见惯世面的稳重和淡然,绝不像躲在穷乡僻壤默默劳动的大叔。。。外表严肃冷酷,眼睛却深邃有神。说实在的,我曾经怀疑他躲在这过分苍白地方背后的目的。

这地方分明是在叙利亚境内,为什么叫Baghdad Café 呢?

Middle_East-1

我想是跟这儿是通往巴格达的分叉路有关!你不知道当我们看到大大的路牌指明去伊拉克的路时有多兴奋;突然间惊险万分的战场不断浮现脑海,有一点忐忑不安,更多的是同情和哀痛。。。。
又大又亮丽的路牌同周遭的环境不成正比
DSC_5441

连招牌都是原始的
DSC_5388

Baghdad Café 66 座落在沙漠古城Palmyra到大马士革的途中,在茫茫什么都欠缺的荒凉大漠,它提供疲惫的路人一种身还在人间的境界,能安顿身心的栖息点。

遍地黄沙,路上一片荒凉和贫瘠,实在是不明白老天爷怎么那样不公平?难道真的是要“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这是我们在中东/北非游走常常浮现的疑问!

除了一条大道和大道旁的电线和电讯塔,远近皆是干燥的沙丘和峡谷,既荒凉又寂寞。只看到赶路的卡车司机和数目有限的游客短暂逗留,远眺可能还可以望到一些贝都因人的帐篷和牛羊。

一路上我们看到Café 33, Café 99,但司机先生说 Baghdad Café 66 才是原创。哈,我告诉司机先生,这和马来西亚的风气一样,餐馆辛辛苦苦打响名堂后,冒牌货就陆续有来。只要Uncle Lim Kopitiam 做得风生水起,Uncle John,Uncle Ng 的餐馆会如雨后春笋的冒出来。。。。。

我们竟然来到巴格达喝咖啡?
DSC_5423

主人家的孩子在另一个村子上学,所以我们无缘碰面。Café则 由他和另一位年轻人打理。看的出他用心布置这气氛优雅的Café,虽然是砖造的建筑,内部却充满沙漠游牧民族鲜艳浓浓的色彩。显然,主人酷酷的外表下却有颗执着和热情的心。当中还有可爱的小玩意儿惹得孩子惊喜连连,呱呱大叫。



DSC_5420-tile

DSC_5405

就是这只大蜘蛛,在我们吃饭时,突然掉在女儿的肩上,她天不怕地不怕,偏偏怕蜘蛛。她吓到。。。我们笑到。。。
DSC_5402

大盘饭(贝都因人的食物)是米饭加绿豆蒸煮而成,热騰騰的还滴着橄榄油,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饭上铺满炸葱油,害我们这群严重思念米饭的家伙口水直流。虽然其貌不扬,却出乎意料的美味。最好笑的是应该拿来伴饭吃的yogurt,我们把它当饭后甜点!

好像,文化差异总是从填饱肚子开始。。。。。

DSC_5399
DSC_5407-horz

蜂巢房(Bee House)是人住的,不用来养蜂。那是早期人民利用现成的土壤和麦梗建成,有冬暖夏凉的功能。但日渐式微!
DSC_5416

背景和假的一样。。。。。:)我们很自然的就摆起了抓抢的架势,WHY?
DSC_5422

May 18, 2011

梦幻~克拉克骑士堡,Crac de Chevalier, Syria



The finest crusader castle [Crac de Chevalier, Syria]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克拉克骑士堡。

梦幻+浪漫,那是小时候对城堡的憧憬。长大了才知道,真实城堡里的故事往往只有残酷。。。

十字军东征期间,从黎巴嫩到土耳其高山地带建造的十三座堡垒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十字军骑士堡垒。十字军运动简单的来说就是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西欧基督教对抗土耳其回教势力的行动,是所谓的“十字架对新月的抗争”。东方与西方的宗教冲突,也有政治和经济背景。

克拉克骑士堡距离叙利亚第三大城市Homs大约40公里,非常靠近黎巴嫩边界,巍峨矗立在高高的山丘上,居高临下,气势盖人。天气晴朗时,西边可以望到黎巴嫩,北边可远眺土耳其。远眺克拉克骑士堡的气势,你完全可以理解它的重要!

克拉克骑士堡于十二世纪 由Aleppo的一位王子为库尔德人所建。中古时期,此乃基督教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必经之路。后来十字军想要从回教徒手上夺回耶路撒冷,就占据了这地理位置佳,视野辽阔而且轻易就能控制地中海之路的城堡,并且加以扩建成现在的轮廓。

十三世纪此城堡又被信奉伊斯兰教的Mamluk夺回,再扩建。后期由Ottoman帝国(回教徒)控制,一直到失去重要性为止,那时是十五世纪。

小时候的童话故事告诉你城堡应该是公主和王子的浪漫故事,现实中的城堡却是充满着血腥权力斗争的故事。连城堡内所有的设施都是为攻击或防御敌人而设计。它基本上是军事指挥站和输送站,有极厚的城墙(内外两层),有护城河,混扰敌人的入口,也有可以吊起的木桥,
我们站在外墙上,右下边就是护城河,再右边就是内墙和城堡了!

DSC_4221
哥德式长廊

DSC_4233

全盛期可以容纳4000名骑士和400匹马。城堡的内部包括教堂或清真寺、会议厅、塔楼餐厅、酒库、宿舍、礼堂、厨房、蓄水池、储藏室、罗马浴室马槽等等。尽管历经风霜,克拉克骑士堡还是维护的相当好。我们得以一窥坚固的城堡,而一切是那么实在实用;没有一丝浪漫。。。。

然而,900年已过,民族和宗教之间的恩怨情仇,纷争还是不断上演。看来,我想要在这骑士堡内做一个手持宝剑,英雄救美的骑士, 终究还只能是一个梦!
狮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曾经在此举行圆桌会议

Round table [Crac de Chevalier, Syria]
孩子想象自己是一个驻兵,从此处(入口处的上方)把热油浇下以图抵挡侵略者。当时,主要的武器包括投射炮(catapult),弓箭和滚热的油。

Pouring hot oil [Crac de Chevalier, Syria]
英姿飒爽!在这里,自然而然会摆出一副英勇威武兼豪迈的姿态

DSC_4208
50 叙利亚磅(S。P) = 1 美金 = RM3

DSC_4245

May 3, 2011

叙利亚的脸孔 2 ~ 死城的黄昏



Ancient Ghost Town [Sergilla Dead City, Syria]

世界文化遗产之一,Sergilla Dead City,其实是被废弃的城市!这废墟村庄,可以追溯到罗马军归依基督教后的拜占庭帝国,AD350左右。

Sergilla 坐落在叙利亚第二大城市,阿勒坡(Aleppo)的西南面,约80公里处。

类似的“死城”散佈在北叙利亚境内就有过百个。1500年以前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驿站;当时商业蓬勃,热闹非常。直到500年前才因贸易路线改道而逐渐式微。

Sergilla 属于比较具规模的城市;有澡堂、墓地、石棺、教堂、法院、私人住宅、酿酒厂,榨油厂、水库等等。

Sergilla 的建筑物处处是罗马帝国的影子,建筑材料则是就地取材的石灰岩。纵观一些主要轮廓和结构还在的建筑物,我们可以猜测它曾经的繁华。

Roman Byzantine period 300AD [Sergilla Dead City, Syria]

拜占庭帝国(成为基督徒后的罗马帝国) [Sergilla Dead City, Syria]

我们走在至少有1500历史的荒芜里,不停的叹息和惊讶,孩子们则在乱石堆中探索。当地人三五成群在千年石堆中郊游,野餐,BBQ什么的。有些人干脆在大石上睡觉休息。

(11)看着他们两家人带着一群小孩在乱石堆中野餐,我路过时好奇的瞄多两眼。可能就是这两眼惹的“福”。。。男人追来送上一束菜邀我们一起野餐;吓到我吖,不知道是接还是不接的好。我会永远记住这束 Lettuce!

叙利亚人热情,我也一样。况且我鸡婆本性一发不可收拾(连孩子都觉得malu的那种),连忙一屁股和他们席地而坐,接下来就鸡同鸭讲话家常咯!

送你一束菜! [Sergilla Dead City, Syria]

(12)大家在黄昏里做着一些和朋友们爱做的事;吃蔬果喝汽水,噼里啪啦手口并用的聊天。大家笑靥盈盈,即使四周充满“死意”也不怕。

我和他们分享我们的故事;我们来自多元种族的马来西亚,我是华裔,也是佛教徒,爷爷奶奶从中国来马来西亚找吃,结果落地生根。其他民族还包括马来人,印度人,Bengali人,伊班人,其中有回教徒,基督教徒,兴都教徒,佛教徒等等。(当然我不会告知现在马来西亚非正式子民还包括大批的外劳)。

我们像个大溶炉似的,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和有趣的文化。马来西亚是一个热带国家,有很多的绿,很多的雨,包括他们“应该”羡慕到极点的热带雨林。

而他们的反应往往会是:啊哈,吉隆坡有双峰塔!稍有点国际观的还会提起马哈迪医生。。。。有机会会来看看!

(唉,我们的旅游局。。。。)

在废墟旁野餐  [Sergilla Dead City, Syria]

(13)这是另一个在死城散步的家庭。漂亮的女儿应该是对我们黄面孔非常好奇,在一旁窃窃细语了好久却不敢行动。最后我们主动邀她们合照,严肃的爸爸没有上镜。回来后把相片电邮给一家之主,他还回信道谢。Sergilla 的建筑充满罗马风情,这是罗马建筑里特有的拱门(arch)。

美女,笑一个![Sergilla Dead City, Syria]


(14)石榴树下的午餐。

DSC_4854

在前往幼发拉底河途中,我们有了这一次的邂逅。我们不经意打扰了一批正在采石榴的库尔德人Kurdish,当中有老有少。结果我们被邀请和他们共进午餐~~KennyRogers 式烧鸡配圆面包薯仔小黄瓜,儿子不客气,吃到吮手指!他们送我们的石榴,在马来西亚我恐怕没看过,太肥美了!

关于库尔德人Kurdish: 他们是中东地区最久的游牧民族,人口僅次于阿拉伯,土耳其和波斯民族,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境内,少数分布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山区里。他们从没拥有自己的国家。大多数的库尔德人是伊斯兰教徒,逊尼派!

无家国的库尔德人的命运漂泊,有点像犹太人,但至少犹太人还有以色列。在今时今日的动乱中东,试问有谁会让他们建国呢?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