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 18, 2012

美国咖啡和<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6848778648_665b68fc67_o-horz
ar128985108160762
Hubbell & Hudson Kitchen, (The Woodlands,我住的地方)
我爱喝咖啡,我爱咖啡入喉先苦后甜的滋味,我爱被咖啡香环绕,我尤其爱捧着咖啡杯子的闲暇时刻

来了美国德萨斯州以后,处处都是家喻户晓的星巴克咖啡,而且价钱不贵,我还偷偷高兴呢。谁想到,喝起来却如白开水,实在难以相信星巴克是美国品牌。后来终于明白,想在这儿想喝一杯味道醇厚的咖啡,就好比要在家乡的Mamak 档喝到香浓的奶茶(The Tarik) 一样难。不过这样淡淡的一大杯美式咖啡,倒和德州人豪迈粗旷,但友善的牛仔性格蛮相似。

这时的我们,喝不喝咖啡,喝什么品牌的咖啡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一起喝咖啡的人和喝咖啡的心情。只要有闲情逸致,不论独自品尝,或和对的人一起喝咖啡,就算在烂摊子喝咖啡也无妨。

有位朋友分享了在英国和美国喝咖啡的体会,她说民情各异,喝咖啡的文化也大不同。譬如
英国人的优雅拘谨,坐襟正危和美国的轻松,粗枝大叶。 真是各有千秋,各取所好。。。。。。

这是我们在脸书的有趣对话 (击此)


从饮食文化到喝咖啡文化,从华丽优雅的欧陆到随性不拘小节的美国,一个社会的气度和生活方式就这样显现出来了。。。。。。
DSC_9530
旧金山唐人街里的星巴克

恰恰最近又读了这篇和喝咖啡扯上小小关系的文章,你们也许早已读过,我觉得有意思,能有共鸣,再和你们分享一次吧!

2007年,麦子的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述说中国农村和城市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现实的不公,引起了广泛共鸣。后来,有人写了另一篇《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它代表经历过奋斗历程的典型小镇年轻人,展似了另一次蜕变和自信。

仔细想想,我们何尝不也一样?

DSC_3753
北京的星巴克

9 comments:

简简 said...

我喜欢咖啡的味道,但喝了就心跳加速睡不着,所以很少喝。老公每天在办公室都要喝一杯,周末在家自己泡。来了美国3年,我们从来没去过星巴克喝咖啡(虽然很便宜),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倒是曾和印度朋友去peet's coffee喝咖啡聊天,它在这里好像还蛮出名的,你们那边有吗?去年回大马买了白咖啡和拉茶回来(3合1,聊胜于无,哈哈),这里华人超市也有卖,但价钱贵。我也相当喜欢越南咖啡。

简简 said...

多年前去越南河内游玩时,曾学当地人那样,坐在大路边的矮凳子喝咖啡。没有英国那种优雅和假贵族气息(Cindy Lim说的,哈哈),却多了一种大剌剌真实生活的味道,就像我们大马老人家坐在传统咖啡店喝咖啡一样....

黄君慧 Ng Kwan Wei said...

简简,我喝3合一的咖啡还可以 (很多朋友都会心跳加速)。3合1奶茶我一喝就头晕。所以我喜欢自己冲奶茶。教你一招,用多多的红茶叶慢火煮茶,然后加淡奶和糖,再拿两个Zebra 牌的铁罐倒来倒去就是我们最原始的拉茶啦,比mamak 档还好,这是我周末早餐必备的饮料呢。嘿嘿!我也爱越南咖啡,去越南餐馆一定叫一杯。Peet’s coffee & tea这儿很少看到,我上次在旧金山机场喝过一次。我也喜欢Gloria Jean’s,Starbucks 最失败。干脆在超市买Starbucks咖啡粉,自己冲比店里的更好喝~~~
Cindy 对喝咖啡很有见解,很有意思!

Joyful.Mum said...

这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一定要叫我老公看!

黄君慧 Ng Kwan Wei said...

Joyful.Mum,
快去快去,可以上网找另一篇,《我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我们这些来自kampung 的,都有同感。有道是,我们不能决定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安排自己的未来!感恩环境给予我们的磨练。来杯海南kopi,gaogao的!

Lay Hong said...

对我来说,咖啡里是有很多童年的记忆的,譬如说,小时候的早晨家里的餐桌上会有一大铝壶的热咖啡,加上一大桶的咸饼。。我常因为喝了而腹泻, 妈妈出门前常叮咛我自己冲美禄喝,可是优时还是偷偷喝了咖啡。。还有,有一位卖现磨咖啡粉的叔叔,“kopi hun, kopi hun"那样喊的,然后把摩多听在一家五脚基,大人小孩都围上去卖咖啡,而我最喜欢趁机驺上前去闻咖啡香。。来到上海之前,最紧要带的东西,是丈夫的“益昌咖啡“ , 这里要贵上三倍呀 !

来到上海,第一个吸引了我的字既是“沪”, 我们家司机老姚说:那是上海市的别称。 来了这里短短的两个月里,很快也能多少感受和观察到麦子描述的社会现象。。敏感的感受到周遭的无奈与不平衡的眼神。。有些心情或许我们也曾经经历过,譬如会很响往、充满憧憬与渴望又很遥远的那种心情。。然后一直很努力的往前走。。。。若干年后, 心里的某一个角落里,会明白,奔走天涯海角寻找的东西,就在家乡。

回归现实,我跟你说既是年薪七八万,在上海喝星巴克还是很奢侈的事,生活费远比马来西亚贵呀!

还没读过另外一篇,不过单看题目就觉得笔者大概会是比较豁达的吧!看了再说。 Bye !

Anonymous said...

LH说的好。一份炸酱面5元,星巴克33元。难怪中国人的心态 。。

黄君慧 Ng Kwan Wei said...

LH,感谢你分享在上海的生活经验。我一直很向往有一天能在中国生活,体会泱泱大国的人文。我们在外,除了适应环境,危机感亦有增无减。所以更要继续奋斗,专注的把生活过好,干好。
固然,美国生活方便,素质好,我们理应阔绰享受。但是,出身环境造就现在根深蒂固的性格,习惯性的算十步才走一步。

Anonymous,是的,马来西亚 Rm12一杯Starbucks,杂饭加雪茶则是Rm 6。在美国,一杯Starbucks USD 4,一个汉堡餐也是 USD 4;马来西亚一辆Toyota Camry Rm15万,美国一辆Camry USD 2.5万。很多在国外属于奢侈品的,在美国是人人负担得起的必需品,差距没有这样大,是经济和社会结构不同,很有意思的比较。。。。。。

Anonymous said...

真要在当今的中国生活,首先就访问不了Facebook,Blogspot,Youtube大多数国外优秀网站、连Google搜索也是间歇不能访问。其次是不断被爆光的毒奶粉、各种有毒食物。关键问题在于现政府只求经济指标、漠视个体权利、任由房价疯涨,官员权利不受约束导致普遍的腐败、医院见死不救,社会道德持续下降,犬儒盛行;泱泱大国的人文,奄奄一息了

本人以在上海、深圳、新加坡、现在美国加州都生活过几年不等的资历来说,也是从内陆省份的农村长大,十分理解这位奋斗了18年的同学;天朝的现状虽有整体GDP的经济成果,但这些财富正不断被集中向少数人手里;查一查中国的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这个描述贫富差距的经济学指标可以知道,中国已经在危险的边缘!
这也是个人自大学毕业后最近十年的亲身体验,除了少数与权利体系有关系者,大多数同代人在城市里30、40了还在每日为生计而奔波,有了小孩之后就更难存款买房了。特别是计划生育强制一胎化政策至今仍不废除,这是祸害千年。还有户口制度对人的束缚,最近几年也逐渐让我萌生去国的想法。

到了南洋、了解了一些海外华人的历史之后,才感叹一些优良的华人传统,反而更好地传承在海外华人团体中,特别是马来、和台湾。因为在中国大陆,经过文革的破坏和六四的镇压,各种华人传统优秀品质已经不存在了。社会知识份子阶层普遍被收买,只允许给政府说好话,媒体都被控制,反对的声音都被压制;而刘晓波、谭作人、艾未未、陈光诚等真正优秀的人则被逼成为良心犯,身陷囹圄或远走他乡。我个人认为台湾是我们的榜样,必须开放党禁报禁,走民主的道路,民主不是万能的解药,但没有民主的中国看不到希望。

从你的另一篇 Bersih 3.0 Houston 中我也查了一下马来428集会活动,有这样公开的抗争还是很值得尊敬的;但当局的打压相比中国来说还只算是小学生。因为中国已经是秘密警察遍布,维稳体系异常强大,想像一下这样十万人的活动如果发生在当今的中国,在联络阶段不到一百人时便已经在通讯监控中,上了千人规模时各路领袖便会被以经济问题为借口而被调查,联络到上万人时各路领袖肯定早已经被坐牢了。数万人并且多城市的联合抗争自八九六四以后尚未爆发过,或者说,在爆发之前的联络阶段都已经被控制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